当前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关键时刻,这不仅是地球生物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经贸一体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外来物种正在全球加速入侵,严重威胁区域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安全。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区扩展范围与其生态和社会危害程度紧密相连,系统探讨外来入侵物种分布区扩展的...
2024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仕强团队、王红梅团队、李伟团队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漆洪波团队在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multi-tissue metabolome atlas of primate pregnancy”的文章。该...
2024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垒研究组联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佺课题组和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胡刚课题组在Nature Cancer期刊发表了题为:Targeted activation of ferropt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动物体色的本地适应(Local Adaptation)在物种形成和适应性进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然而关于其本地适应的近因(生理生化)和远因(进化)的全面研究仍然十分缺乏。
正如战国时期《列子·说符篇》中所云:“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放生活动在我国及东南亚等佛教、道教较为盛行的国家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慈悲为怀”、“众生平等”、“六道轮回”等思想影响下,动物放生旨...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加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物种范围的转移、收缩和扩张。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已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导致全球522种灵长类动物中约68%的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植物病毒素有“植物顽疾”之称,每年引起全球作物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元。水稻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供给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主要种植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