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其宿主形成了共生功能体,肠道微生物对于维持宿主的能量代谢、免疫功能和社会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动物宿主的生存和繁殖适合度。由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全基因组决定...
2023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衢州市人民医院张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杨运桂研究员合作...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超过100倍)。一直以来,这种自然差异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并致力于揭秘决定寿命的进化力量和分子特征。在哺乳动物中识别长寿相关的遗传变异,是揭示这种...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也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大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例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还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
干细胞是器官制造的重要细胞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顾奇与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吴骏、华东理工大学郭美锦合作,开发一种以透明质酸(HA)为核心材料的新型微载体,实现hESC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IMRCs)的规模化扩增...
宏观血管网制造和微观细胞运动机制是大尺度复杂器官构建基础,生物制造研究组近期通过开发微凝胶、修饰胶原及生物界面等研究手段的介入取得了器官制造的系列进展。
2023年6月29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王皓毅研究员、项光海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勇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Evolutionary mining and functiona...
2023年6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侯仲娥研究员和李枢强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Marine–montane transitions coupled with gill and genetic convergence in extant crustacean”...
额叶是与认知和行为控制有关的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增长,额叶功能逐渐退化,其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变化是额颞叶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认知老化先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表征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