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组合作,于Cell Discover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ross-species metabolomic analysis identifies uridine as a ...
临床器官移植是器官损伤终末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受者免疫系统对心脏、肾脏等器官移植物的免疫排斥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和限制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重要障碍。然而,长期定居在非淋巴组织或其它器官中的识别...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又称为新布尼亚病毒,是我国于2009年发现的一种蜱传布尼亚病毒,最初主要流行在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其感染可以引起...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爱华研究组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研究组并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多曙光博士合作,在基于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的新冠病毒鼻喷疫苗研究开发方面取得...
近百年来,大量进化遗传学工作致力于探索重复基因的起源机制和功能演化过程 [1-6]。经典观点认为,基因重复后产生两个完全等同的拷贝,其中一个冗余拷贝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获得新功能。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剂量效应...
2021年12月20号,国际分子医学领域重要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顺义研究员团队在肽类抗生素领域的最新科学发现(Adaptively Evolved Human Oral Actinomyces-Sourced De...
濒危动物通常会被隔离成若干小种群,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遗传多样性的下降和近交风险。目前,选择性清除作用被认为是清除有害突变,缓解近交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自然存在的小种群中,有害突变是否能得到有...
生物3D/4D打印技术是器官体外再造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打印技术已在多种组织器官构建中有所应用,但是工程手段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器官复杂性的需求,尤其缺少多尺度管道连接以及微环境动态变化控制的策略;另外制造...
新冠病毒(SARS-CoV-2)导致的新冠肺炎(COVID-19)已经引发全球大暴发,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据统计,住院死亡病例中70%以上为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与年轻群体相比,老年群体感染SARS-CoV-2后更易发展为重症...